後壁歷史

後壁區位於臺南市最北端,嘉南平原中北方,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。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,遍植水稻,是嘉南平原的穀倉,其種植面積達3500多公頃居全國之 ...,2010年9月10日—菁寮聚落的興衰在於,日治以後,後壁寮在1902年火車站的交通建設投入而逐漸發展起來,但隨著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與老軍路(台一線)通過後壁寮(侯伯村 ...,本論文以臺南市後壁區的區域開發為研究主題,透過文獻資料蒐集與整理、地圖比...

後壁區

後壁區位於臺南市最北端,嘉南平原中北方,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。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,遍植水稻,是嘉南平原的穀倉,其種植面積達3500多公頃居全國之 ...

無米樂故鄉~「菁寮庄」人文發展歷史脈動

2010年9月10日 — 菁寮聚落的興衰在於,日治以後,後壁寮在1902年火車站的交通建設投入而逐漸發展起來,但隨著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與老軍路(台一線)通過後壁寮(侯伯村 ...

後壁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

本論文以臺南市後壁區的區域開發為研究主題,透過文獻資料蒐集與整理、地圖比對以及田野調查、訪談,將其發展的時間分為明鄭、清領、日治和戰後四個時期,並嘗試從政治 ...

菁寮老街

清代之前,後壁並無「菁寮」聚落之名,清領時期,方志才出現「菁寮」,根據《後壁鄉志》記載,菁寮地名由來,是因當地人種植名為「菁仔」的染料樹,染織業蓬勃發展, ...

區公所-後壁區

本區在明鄭時代屬承天府天興縣。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設台灣府,下設台灣鳳山、諸羅三縣,本地屬諸羅縣,是時尚為荒蕪之地。雍正九年(公元一七三一年)設廳,改 ...

後壁區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... 後壁鄉,目前下轄有14里計142鄰。(自2018年4月30日起重新劃分);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升格後改稱後壁區。 人口 編輯. 歷史人口. 年份, 人口, ±%. 1981, 34,138, —.

後壁區

歷史沿革 編輯 · 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設臺灣府,下設臺灣、鳳山、諸羅三縣,本地屬諸羅縣,隸屬於福建省,是時尚為荒蕪之地。 · 雍正年間設廳,改屬鹽水港,管轄下茄苳南 ...

後壁區

歷史沿革 编辑. 根據「後壁鄉誌」(鄉公所編)和「後壁香火」(泰安旌忠文教基金會)的描述,在後壁村和侯伯村之間早期有一條大溪,民眾必須渡筏而過,當時有一位鬍鬚伯 ...

後壁車站

後壁車站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,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,亦為台南市境內最北端的車站,隔臨八掌溪。本站站舍是1943年(昭和18年)所重建,是台灣鐵路車站中少數 ...